孩子說謊 莫讓他以謊圓謊

2013050712:52

孩子說謊 莫讓他以謊圓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聯合報102.05.05沈育如/專題報導

老師沒出作業?

念小五的安安不喜歡寫功課,下課一回家就開始打電動、看電視,每次媽媽問「怎麼在看電視?今天沒作業嗎?」安安總是跟媽媽說,「沒有啊,老師今天沒出作業。」

不久後,安安的老師打電話給媽媽,說安安作業都沒寫,還說是媽媽同意的,讓媽媽大吃一驚,原來安安一直在騙她。

念幼稚園的小傑想像力豐富,晚上常常做惡夢。他最近跟媽媽說「老師不讓我吃點心」,讓媽媽嚇一跳。

當媽媽到學校向老師請教,卻發現根本沒這回事,原來一切都是小傑的想像力作怪,因為年紀小,分不清楚現實與夢境,並不是有意說謊。

逃避被罵?   遇到困境?

「孩子怎麼會說謊?」、「孩子是不是學壞了!」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謝璦如表示,當父母親發現孩子說謊時,一開始的反應就是「生氣」,不然就是「擔心」,有時候乾脆用打、罵來解決。但孩子為了要逃避父母的責備,經常說更多謊來圓謊,讓親子關係更緊張。

謝璦如說,說謊不是孩子的目的,當父母發覺孩子出現說謊等偏差行為時,應該先冷靜下來,想想背後的原因,可能是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事,或想爭取自己的權力,因此用說謊當手段。

想要獎賞、注意力

孩子為什麼會說謊?謝璦如說,最常見的,就是「想逃避被責罵」,例如考試沒考好、不小心把杯子打翻等,以為「說個謊可以延後被罵,甚至爸媽沒發現就沒事」,所以用謊言來逃避。

謝璦如說,孩子說謊,也有可能是他「想獲得獎賞或好處」,例如上述安安的例子,他明明功課沒寫完,但為了玩電動,就騙媽媽說老師沒出作業。

甚至也有小孩說謊是為了「吸引注意力」,希望自己成為同學羨慕的對象;或是「為了逃避痛苦」,可能爸媽吵架,沒人參加他的家長日,就騙老師說爸媽工作太忙不參加。

別貼上壞孩子標籤

謝璦如建議父母和孩子溝通時,要表達出「我們喜歡你、愛你,但不喜歡你說謊的行為。」

把「孩子個人」與「說謊行為」分開,要讓孩子知道,他是被愛的,但說謊是不對的,父母不贊同他說謊,不能把孩子貼上「你說謊,你是壞孩子」的標籤,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。

另一種觀點

善意的謊言   別在孩子前說

親子網路作家彭菊仙表示,小二以下的學生認知還未成熟,想像力很豐富,有時候會把故事書或夢境與現實搞混,誇大其辭的說法其實沒有惡意,但有時候會把爸媽嚇一跳。

彭菊仙說,她小兒子念幼稚園跟她說,「老師用鐵棍打我。」但其實只是小兒子在作惡夢。

她建議父母,這時候千萬不要罵孩子亂說話誣賴老師,可以請孩子想一想,「是在做夢嗎?還是老師真的有棍子?」甚至讓孩子把夢境畫下來,一面畫,一面回想,讓他釐清現實與夢境的差別。

彭菊仙兒子年幼時,曾經跟她說「我同學好幸福,爸媽花好幾百萬元,幫他買好多好多樂高玩具,整個房間都堆得滿滿的。」彭菊仙說,這種誇張的話,一聽就知道在說謊,但她沒有馬上揭穿,怕孩子會惱羞成怒,為了自我防衛再說謊。

彭菊仙以「詐騙集團來電」為例,如果是低年級以下小孩,認知發展未成熟,她會避免在孩子面前說「善意謊言」;但大一點的孩子,她會趁機教育,讓孩子知道媽媽為何說謊,及告訴詐騙集團實話的後果,讓孩子學習社會化。

可以這麼做

多用「我」訊息   少用「你」開頭

「當孩子說謊時,其實也是給父母的警訊。」

謝璦如以安安為例,她說,安安不寫功課,只喜歡上網打電動,是否也該讓媽媽警覺到:「安安不寫功課,是他不想寫?還是功課太難不會寫?」、「功課這麼重要,老師怎麼會沒有安排回家作業?」是否是「媽媽是否太疏於管教,沒有每天確認聯絡簿,也太少與老師互動?」所造成的呢?

謝璦如建議父母,當發現孩子說謊時,少用「你」開頭的用語,例如「你為什麼會這樣」、「你太丟臉了」;建議用「我訊息」,用「我」開頭字語,例如「我很擔心你為什麼會這樣」、「我想知道發生什麼事」,用延緩說法來表達父母的擔心。